24小时不打烊,市中心的“芯街区”实现“七优享”

腾讯网   2023-07-28 18:49:04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何垚 黄璐 黄佳霏

“太好了,终于盼来了家门口的社区食堂!”灯芯巷社区大运河幸福家园共富“芯街区”的社区食堂试营业的第一天,89岁的宋阿姨成为首个“尝鲜”人,她高兴地打包了饭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。

而在隔壁的“芯书房”,95后的小顾抱着一叠文件步履匆匆,“临时开会要打印资料,晚上文印店已经关门了,这里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打印真是江湖救急了!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……

2022年底,拱墅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以“办公空间最小化,服务空间最大化”为理念全力打造了大运河幸福家园共富“芯街区”特色品牌,集约化实现“七优享”,做到24小时服务不打烊。

据介绍,灯芯巷社区位于武林商圈核心地块,是典型的城市老旧社区。上世纪70年代,灯芯巷社区就开办了“七星灶”“红医站”“修建队”“日夜服务商店”等一批生产、生活服务项目。其中的“日夜服务商店”因为全年、全时段营业,被誉为杭州延安路上的一颗“夜明珠”,而这颗“夜明珠”正是灯芯巷“芯街区”24小时不打烊服务的雏形。如今,这条不足100米长的“芯街区”,早已成为灯芯巷里一抹最亮眼的光。

(曾经位于延安路上的灯芯巷日夜综合商店)

那么在“芯街区”都能享受什么样的服务呢?

最有烟火气——社区食堂

社区不断完善女儿家食堂“智慧助餐”、“安居守护”、“电子保姆”等服务,面向本社区特殊老人推出“爱心餐券”,深受老年居民喜爱。灯芯巷社区监察联络站积极履职,回应居民对“家门口的食堂”的热切期盼,收集反馈民意并顺利促成食堂的建设,在食堂开办后又持续跟进,收集关于食品安全、菜品口味、用餐环境等意见建议二十一条,及时反馈社区党委和食堂运营方,不断改进提升食堂的服务品质。

金牌草根——鲍大妈聊天室

鲍大妈聊天室始于2005年6月,由社区内热心退休老干部鲍倩主持。经历了18年的发展,聊天室从原先的1人发展至现在的25人,包括资深法官、心理咨询师、医生、教师等离退休的志愿者,服务功能也从单一的聊天功能逐渐扩展为专项咨询服务、和谐幸福大课堂等8大服务项目,并创立了“365”工作法(三联、六化、五转变)已成为杭州为老服务领域的金名片。

家门口的青少年宫——狮虎桥未来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

今年,“芯街区”新引进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,对接杭州市青少年宫课程和师资力量,常规课程与公益体验课并行,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师资,目前已有200余人次报名青少年暑假课程。

此外,在“芯街区”还设置有0-3岁婴幼儿成长驿站,推动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从小做起。

惠民健康生活馆——“健康小屋”

今年初,社区“筑巢引凤”与专业社会机构开展项目合作,建成了家门口的惠民健康生活馆——“健康小屋”。与之一墙之隔的是社区卫生站,二者功能互补,为居民提供全科医生远程问诊、上门送药、陪诊、中医脉诊、慢性病管理等服务,月平均服务近千人次。

家门口“就业”——爱心摊项目

“扶残助残·携手共富”爱心摊项目由社区联合街道残疾人之家共同开展,在志愿者帮助下,残疾人之家的学员将蔬菜平价售卖给社区居民,2023年以来已开展5场“芯街区·爱心菜”售卖活动,获得了众多居民朋友的点赞。

此外,街道残疾人之家“爱心摊”和社区居民全职妈妈的“爱心义卖”摊位为弱势群体搭建了辅助性就业平台,“芯街区”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的“小集市”,众多公益性岗位帮助辖区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家门口“就业”。

同时,街道还引进社会组织成立爱心超市,向困难家庭定期兑换发放“春风卡”物资,组织春风募捐和爱心义卖活动,带动社区居民和市民群众参与到社区帮扶工作中来。

不打烊的“夜明珠”——24小时便民商店和公共服务空间

每年的钱塘灯会是一道节庆盛景,举办场地就在芯街区前的“灯芯巷”里,是元宵节时最亮堂最热闹的地方。如今,芯街区24小时便民商店和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服务空间,成为灯芯巷里新的最亮眼的光。

(非物质文化遗产钱塘灯会)

住有宜居——微治理综合服务站

社区依托街道战略合作协议引进“绿城”物业,成为拱墅区首个完成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的老旧小区,为老旧小区服务提质打下坚实基础,群众诉求较多的楼道保洁、停车管理、维修服务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。

从传统便民服务街区到社会组织实践街区,再到如今的综合公共服务街区,经历了三次蝶变升级的“芯街区”是整个灯芯巷社区里人气最旺的地方,也是杭州市老小区中“片区化集成式服务改革样板”的标志性成果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资讯